企业如何打破营销困境

对于一家公司来说,没有什么比创造顾客更为重要的事情,但是今天企业在创造顾客的过程当中,遇到了四大问题:传播从过去的大传播变成了小传播;产品从过去的大单品变成了多产品;渠道从过去的单一模式变成了多渠道;供应链从低成本交付变成了高成本交付。

这背后是因为技术革命带来的市场的供给过剩,需求不足,双向挤压带来的多重效应。基于这些变化,我们的营销方式,也必须要从过去的记忆型营销,转变为体验式营销,今天创造顾客,本质上就是在创造优秀的消费体验。

一、大传播变成小传播,推销变成推荐

传播,在消费品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因素,因为没有传播,就没有产品价值的共识,没有价值的共识,就没有品牌,过去品牌是双线运营,市场部负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,销售部解决渠道的分销。但是今天,互联网已经让大媒体失效,从消费行为来看,人们对信息的记忆和检索,已经从大传播时代下的记忆模式,进入到了记忆,搜索,推荐和投喂模式。

不同的场景下,用户会选择不同的购物方式,比如说即时性消费,用户会选择记忆模式购买;计划性消费,用户会用搜索的方式购买;在内容的推荐和投喂模式下,用户会进行冲动性购买。

但是这些购买,都会带来一个问题,都是基于算法推荐,都会出现比价,即使基于内容的冲动性消费,也很难产生品牌溢价,这才是我们今天做品牌对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影响最大的问题。

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?大传播是基于内容和信息稀缺,可是当信息过剩的时候,必须要有效的借助小媒介完成小传播。所谓的小传播,是指在有一定固定人群聚集的实体空间,或者是虚拟空间内,利用压强原则,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高强度、高密度、高体验式传播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解决一部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问题。

这就意味着,我们对媒介的投放方式会发生本质的改变,任何能够与消费者产生一定流量触达的地方,或者是比较占用消费者注意力的地方,我们都要分析,如果和我们的产品匹配,就一定要进行投放和影响。

二、全域覆盖交易

绝大多数的食品饮料,在中国都采取了深分模式,品牌商通过经销商,分销商,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众多生态伙伴,帮他完成产品的分销,这是一条价值传递的链路,层层交易的背后是品牌的价格策略。

可是今天消费者的购物渠道已经极大的丰富,消费者已经从单纯的去实体店的记忆型购物,进化到记忆、搜索、推荐的混合型购物,也就是说,我们根本无法说清楚哪个产品消费者到底是线上购物,还是线下购物。

品牌商必须线上电商、线下实体零售、社交网络、媒体娱乐网络、24小时全时间全场景的,任何可以与我们用户产生信息触达的地方,都要重新设计交易系统。

这个交易系统首先必须要全域覆盖,看到即可买到,即任何有交易触点的地方,必须要完成交易闭环,如果无法完成交易闭环,海量的信息会瞬间让用户忘掉我们的产品需求。

三、线上线下一盘货式交付

深分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有一条非常冗长的价值链,这个价值链包含了两重职能:交易+交付。与此同时,电商的直达交付模式,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完成 to B 的场景覆盖,因为链条成本太高。

今天我们看到,认知,交易与交付的关系,已经从单一的认知在线上,交易+交付在线下,变成了线上认知+交易,线下交付,线上做认知,线下交易+交付双线的分销模式,大多数的消费品品牌商目前采取的是双供应链策略,即电商供应链与分销供应链不打通。

但是基于用户的全域场景交易,交付最高效的办法,是商流与物流剥离,交易系统与交付系统要剥离,构建线上线下一盘货体系。

这个体系电商与经销商的物流整合成一套完整的交付网络,商品全程在线,基于用户的需求进行路由化交付,货在哪里不重要,重要的是线上线下一盘货,消费者不论是在哪里交易:消费者到店、社交网络,电商网络,O2O,全部都是一盘货交付。

四、把握好私域运营

品牌是建立在消费者记忆所产生的价值共识基础之上,过去大传播,市场也有大需求。事实上,在互联网时代,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,来找到与自己兴趣、爱好相同的人群,内容,来进行沟通与交流,当这种人群聚集多了,就会形成一个部落,社群。

品牌商一方面要构建自己的私域社群,另外一方面,也要参与到与自身品牌调性相匹配的社群,对KOL和KOC进行深度的运营。只有这样,才能够实体现出私域的真正的价值:品牌的价值共识。

我们的营销体系从过去的大单品、大传播、深分销模式,变成多产品、小传播、全网交易、线上线下一盘货交付、私域模式,本质上是基于当下即技术环境下消费者变化而变化的新营销,新供应链模式,这种模式并不是要将我们过去的供应链模式打破,而是要更细化的分工和整合。只有这样深化分工,才能够解决当今碎片化的市场所带来的营销困局。